设为标签?方便下次阅读

首页> >

第七百三十四章 仁君之路 (4 / 5)_

        这对太子稳固储君之位甚为不利。

        要知道,太子现在最大的优势便是示之以“仁”,满朝武朝野下,谁又不喜欢以为任君当政呢?可如果因为房俊一贯的强势,使得太子“任君”的形象受到损害,那可得不偿失。

        房俊自然明白李绩的意思,颔首道:“小侄受教了,今后必定注意。”

        反倒是李承乾唯恐房俊受了委屈,宽慰道:“英国公不必如此,孤之心性是如此,外人识得自然是好,可即便是不识得又能如何呢?二郎性情人,秉直刚正,矫揉做作那等事,咱们不屑为之。”

        房俊看了李承乾一眼,默默颔首。

        说不感动。

        事实,这是李承乾的真性情,身为李二陛下的嫡长子,非但并未遗传多少李二陛下的杀伐决断、心狠手辣,反而更似一位生活优渥、教养良好的世家子弟,自小便被当世大儒好生教导,满脑子都是“仁义礼智信”,妥妥的一位君子。

        假设若是让他与李二陛下换一换,同样遭受一次“玄武门之变”,这父子两人的选择怕是会截然相反……

        而后来史书之记载的李承乾种种“作死”行为,要么是后人以偏概全故意构陷,要么是他在重压之下做出的近乎于崩溃的发泄。

        毕竟,一个八岁被册封为太子,受到全天下人歌颂爱戴的人,陡然之间面对手足兄弟的争储行为,自己的父皇又是偏心得厉害,最维护自己的母亲又因病逝世,这其的落差足以让任何一个人崩溃。

        到了最后破罐子破摔,宁愿已造反这种方式来向李二陛下展开控诉:你一手将我逼到这等地步,我死了,你会不会后悔?

        内容未完,下一页继续阅读

×

安卓APP测试上线!

一次下载,永不丢失