设为标签?方便下次阅读

首页> >

第三千一百三十八章 岌岌可危 (4 / 5)_

        若真是以和为贵,为何非得逼着自己不得不逃出太极宫,聚军队于潼关以图保命?

        这一副假仁假义的模样还真是一以贯之的讨厌啊……

        信笺上还有其余官职的任免,金典册封嫡长子李象为皇太子,正位东宫,李勣担任尚书左仆射、太子少师,岑文本担任尚书右仆射、太子少傅,房俊任太子少保兼任工部尚书,马周担任侍中,刘洎任中书令,其余礼部尚书许敬宗、吏部尚书李孝恭、兵部尚书崔敦礼、户部尚书张俭、刑部尚书张亮……

        当然其中也颇有诡异之处,在于对宗室一众手足之褒贬奖惩一概全无,连提都没提及一句。

        既然以“仁和”作为年号,岂能不对手足施以“仁和”?

        但无论如何,一个以原东宫嫡系为构架的朝堂体系完成,可以确保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政治顺畅、皇权稳固,每过一日,稳固便加深一分,直至不可撼动。

        而自己这边,虽然山东私军已经陆续抵达,实力大增,但仅凭一隅之地,如何与太子抗争?

        当下局势对于晋王一系来说,可谓岌岌可危,动辄有覆灭之险。

        将信笺放下,又拿起另外一封拆开,一目十行……愈发忧心忡忡。

        尉迟恭在信中提及水师并未不顾一切沿着黄河向潼关推进,怀疑其背后或许有更深层次的阴谋,必须严防洛阳、函谷关一线,否则一旦被水师施以奇兵突破,后果不堪设想。

        李治当然明白函谷关之重要,此地一旦丢失,潼关便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死地,不仅毫无战略转圜之可能,甚至就连来自山东、河东等地的粮秣辎重都无法抵达潼关。

        内容未完,下一页继续阅读

×

安卓APP测试上线!

一次下载,永不丢失