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> >
妇人恭谨道:“是从一个来自崖州的商人手中买来的。”那商人也是抱着奇货可居的念头,但最后无力承担将木棉织成布的成本,只将收揽来的棉花全部贱卖了。如果不是得了丰富,妇人也不会买下棉花的。
“棉籽有无?”高素之眸中闪着光,又问。
妇人一点头,说:“有。”她这回可是花了大价钱,采摘的棉花不能直接用,得将棉花籽剥离出来,这一过程没有工具,都是靠着手剥的。她将收购棉花的种种说来,高满、慕容观听得咋舌,她们倒是不在意其中花费,只是这么一来,棉布最后还是权贵们才能用得起的东西。
“无法如布衣、麻衣般推广开。”慕容观眉头紧紧皱起。
“谁说不成的!”高素之道。听妇人一说,她知道这就是一年生的亚洲棉了,棉花的种植没那么随便,在关中能种植但效果不一定有多好,得在江南试行。但这得泰始帝点头推动了,以她一个亲王的力量,是无法铺开棉田的。当务之急,还是拿出泰始帝信服的成果。
“只要有工具轧棉、弹棉不就成了吗?”高素之又说。在她那个世界,是黄道婆改良了制造机后,才让棉花又全国推广的机会。她先前得到的《天工开物图说》里,就有各种织机。揽车、弹弓、卷筳、纺车……造就是了!
乐善学宫中。
匠人为师,实操的过程极其重要。可一来城外的工厂还未建成;二来有的东西,匠人们也说不清楚到底得怎么用,故而近段时间只专注小零件。
学宫里的匠人们对拿出《天工开物图说》的齐王极其信服,要知道干他们这行的多是师徒传承,一辈子就钻研那点代代相传的东西,就算有奇思妙想,木讷的人也会选择按部就班,毕竟一成不变才算安稳。不过在乐善学宫中,一群匠人有了讨论的地方,思想的火花迸射而出,激发极大的热情。当然,这里面高素之的功劳很大,因为她愿意砸钱,就算匠人们的尝试失败了也无妨。
在这样的情况下,高素之提出的揽车、弹弓等物被造出来了,连带着纺车也开始改进。过去纺车用来纺织丝麻,现在直接用于棉纱是不成的。那些擅长纺织的妇人们提了出来,说绳轮太大转速快容易产生断头,使得棉纱无法利用,建议工匠们改小纺车的轮径。
高素之可不会觉得自己看了图说就什么都懂了,在这些事情上她可以说是一窍不通,彻底将权力向下放,让专业的人去处理专业的事情,至于她呢,砸钱就是了。
十月底的长安,寒风一改秋日的清爽,天凝地闭,寒风侵肌。
内容未完,下一页继续阅读